更新时间:2025-11-08 00:57:00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中医的湿气与健康
中医有一句话叫“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湿气被视为万病之源,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人每天喝祛湿汤、除湿茶,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什么是“湿气”?
水液在人体内起到滋养和濡润的作用,维持着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然而,当水液异常聚集或停滞时,就会形成湿邪,让人感到头晕、身体困倦、胸闷心烦,甚至大便不畅。
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于长期生活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或者经常涉水冒雨导致的外界湿邪侵入人体。而内湿则是因为脾阳不足或脾气虚弱,过量摄入冷饮、寒性食品、油腻厚味的食物,或者因思虑过重损伤脾阳,从而形成湿气。
湿气的特点
1、湿邪导致的疾病往往病程较长。虽然平时可能不会明显影响生活,但一旦突破亚健康状态,这些疾病就会变得缠绵难愈,真可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2、湿邪常常与风、寒、湿、暑、热等其他邪气共同作用,形成风湿、寒湿、暑湿、湿热等症状。如果风、寒、湿三者结合,最容易引发风湿骨病,治疗起来难度很大。
如何区分身体是寒湿还是湿热?
外感寒湿容易损害膝关节,而内伤寒湿则容易影响脾和肺。如果饮食中生冷食物摄入过多,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形成寒湿困脾,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进而影响肺脏,导致寒湿阻肺,出现咳嗽多痰的症状。
湿热侵犯人体时,通常表现为热向上走,头重、头沉。如果是湿热,则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发黄且有臭味、肛门灼热,或尿急、尿痛、尿色黄等症状。
如果身体表现出寒湿的症状,治疗方法应以温化为主。如果表现出湿热的症状,则应以清热燥湿为主。
如何预防湿气对人体的伤害?
预防湿气要注意保暖:冬天要穿得暖和,特别是腰腹部和关节这些重要部位要保护好;
洗头后要及时吹干:早上洗头后要吹干再出门,晚上洗头后也要吹干再睡觉;
少吃冷饮: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避免体内产生寒湿;
保证充足的睡眠: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肝脏的排毒,导致脾胃虚弱,身体容易堆积湿气。因此,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