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文章列表 > NFT碎片化:解救流动性的终极方案?

更新时间:2025-09-29 12:27:39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NFT 碎片化:一场“解救流动性”的实验,为何走向黯淡?

还记得 2023 年 5 月,NFT 圈子里那条让人唏嘘的消息吗?Tessera,一个曾被 Paradigm 等知名机构投资、融了数百万美元的 NFT 碎片化协议,突然宣布要停止运营了。这事儿让我开始反思:那些打着“解救 NFT 流动性”旗号的碎片化项目,真的能像他们说的那样,激活那些无人问津的长尾资产吗?

image.png

“整块蛋糕”变“零食”,真的好吃吗?

NFT 碎片化,听起来挺诱人的。它把那些价格高昂的数字艺术品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让你也能拥有,就像你买不起整幅《蒙娜丽莎》,但可以买下她嘴角的一丝微笑。Tessera、N2022、Unicly 这些协议,就是扮演着“蛋糕师傅”的角色,把那些价值连城的 CryptoPunks 或者 BAYC 切成 ERC-20 代币来卖。

2021 年的时候,这模式确实火过一阵。Tessera 曾经创下单日 2 亿美元的交易额,N2022 的 TVL 也一度达到了 6100 万美元。但到了 2023 年,这些数字就像漏气的气球,Tessera 的日交易量跌到了个位数,Unicly 的月交易额只剩下 5.5 万美元。这种断崖式的下跌让我明白,碎片化可能只是熊市里的一剂止痛药,并不能真正解决流动性问题。

“蓝筹游戏”的局限性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这些碎片化协议其实是在玩一场“富人游戏”。他们主要服务于 BAYC、CryptoPunks 这类蓝筹 NFT,对那些长尾资产根本不感兴趣。这就好比米其林餐厅只做顶级食材,街边小吃连菜单都上不去。

数据显示,N2022 平台上流动性超过 100ETH 的项目只有 7 个,Unicly 前 5 大流动性代币占总量的 92%。这种高度集中化的分布,导致了一个悖论:那些最需要流动性的普通 NFT,反而最难获得服务。我发现,碎片化市场正在形成一种“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那些原本指望通过碎片化“翻身”的长尾项目,最终发现自己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image.png

收益率的“诅咒”与“巨鲸”的操控

另一个让我感到担忧的问题是收益率。这些协议的 APY 普遍低于 5%,相比加密世界里动辄两位数的收益,简直不值一提。我问了几个曾经的用户,他们都说:“有更好的选择,我为什么要玩碎片化?”

更隐蔽的风险是“巨鲸”的操控。由于碎片化资产规模小、深度差,一些大户可以轻易地操纵价格。有位匿名交易员告诉我,他曾经只用了 50 个 ETH,就把某个碎片化项目的价格拉高了 300%。在这种情况下,散户就像赌场里的游客,庄家永远掌握着主动权。

创新者的窘境与现实出路

虽然 Tessera 他们也尝试过自救,比如推出游戏 NFT 聚合服务、接入 Uniswap V3 流动性池,但这些创新在熊市面前显得杯水车薪。我觉得问题的根源在于:碎片化解决的是“买不起”的问题,而不是“不想买”的问题。当市场热情退去,再精巧的金融设计也无法挽回离场的资金。

有趣的是,一些新兴项目开始尝试不同的道路。有些项目避开蓝筹战场,专注于特定的垂直领域(比如音乐 NFT),另一些则引入实物资产支持,试图打通虚拟与现实的估值体系。我觉得,真正的突破口可能不在于如何切割 NFT,而在于如何重新定义它的价值基础。

image.png

碎片化赛道的未来:启示录

NFT 流动性困境,本质上是市场结构与估值体系的综合症候。碎片化协议就像一把精密的瑞士军刀,在特定场景下有用,但无法替代专业的工具。我认为这个赛道会继续存在,但可能会收敛为服务于特定场景的小众市场,而不是当初设想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

关键在于,任何金融创新都需要与底层资产的实际效用相匹配。当 NFT 从投机标的转向实用工具时,流动性解决方案也需要相应进化。或许未来的答案不在于金融设计本身,而在于如何让更多真实的需求进入这个市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