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21 23:39:00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我们总说,加密世界的目标是去中心化,但老实说,在现实中,很多所谓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离真正的去中心化还有一段距离。目前的链上治理系统,虽然初衷是好的,却常常沦为少数持有大量代币的“大户”或者内部人士说了算的局面,这显然与我们追求的去中心化愿景背道而驰。是时候好好思考,如何让 DAO 名副其实了。
不过,别灰心!去中心化治理的设计才刚刚起步,还有巨大的探索空间。在我看来,现在这种市场相对平静的“熊市”,反而是最佳的试验田。当潮水退去,真正的思考者和创新者才有机会静下心来,琢磨出真正能改变游戏规则的东西。对于治理系统,我们认为,一套清晰的原则是构建持久且真正去中心化系统的基石。作为Web3领域的先行者,X-MASK团队总结了以下几点核心原则:
1. **开放与透明:** 我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无许可、确定性,以及最关键的——透明。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看到规则和流程。
2. **权力下放:** 无论协议发展到哪个阶段,投票权都必须保持真正的去中心化,而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3. **用户为王:** 协议的实际使用者,比如那些在游戏里拥有独特数字资产(皮肤)的用户,都应该拥有发言权。
4. **长期激励:** 激励机制应该倾向于那些长期为社区做出贡献、深度参与的用户,而不是短线投机者。
我们相信,这些原则不仅能指导我们构建更健康的去中心化治理,也能向外界展示,DAO 和传统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理应受到不同的对待。
治理的新思路
一、种子流动性:让募资更公平
我们都清楚,传统的募资方式往往不够透明,也不够公平。但区块链技术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创新!“种子流动性”这个概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
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用户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先提供一段时间的流动性支持,作为回报,他们会获得项目的治理代币。整个过程完全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无需任何许可,这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参与进来。有了它,你就能在链上完成募资和项目建设,一切都公开透明!不再需要去跟风险投资人或天使投资人开会,没有复杂的投资意向书,更不会出现早期参与者和普通大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就像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人人平等。
项目可以根据发展阶段,设计“种子期流动性锁定”、“A轮流动性锁定”等等,直到项目能够自我造血,独立运行。这些流动性锁定的妙处在于,它们在一个开放且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形成价格,确保了对所有参与者都公平的定价,杜绝了内部人士的优势。而且,治理代币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购买就能获得,而是分发给那些为项目提供流动性的人。在项目正式上线交易之前,这些代币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价格。这让它更像是一种参与凭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其价值增长更多地是源于对项目未来发展的预期。
二、流动性挖矿合作伙伴:共赢生态
在 DeFi 世界里,协议之间完全可以携手共进,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我们提出“流动性挖矿合作伙伴”这个概念,就是为了让这种合作更加具体和有效。想象一下,一个 DeFi 项目可以和那些已经拥有庞大用户群体或充裕资产的知名 DAO 建立合作,共同推动生态发展。
DeFi 本身就是开放且无需许可的,这意味着协议之间天然存在协同效应,可以互相连接,共同创造激励。过去,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协议在新闻稿里大肆宣扬“伙伴关系”,但仔细一瞧,这些往往只是两家公司之间那种模棱两可的“君子协议”,对链上协议本身而言,几乎没什么实际意义。真正的合作,应该体现在链上代码里,透明且可执行。
那么,“流动性挖矿合作伙伴”具体怎么玩呢?
1. 我们可以预留一部分治理代币(比如最高20%的TON奖励)给这些合作伙伴。
2. 那些拥有大量资源(如资金池或活跃用户)的 DAO 自然会渴望获得这些奖励。
3. 接着,这些合作 DAO 就可以开始引导其用户或资产流向我们的项目(Photon)。
4. Photon 可以像一些成熟的收益聚合器那样运作,根据项目的实际贡献,将TON奖励直接发放给合作 DAO 或其用户。
5. 我们可以激励像 Aave 或 Euler 这样的借贷协议,将我们的代币(PHO)作为可用的资产,并将奖励直接反馈给它们的 DAO。
6. 我们可以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设定固定比例的TON奖励,鼓励它们之间竞争,以建立更深的资产池深度。
这种设计为Photon创造了一个良性竞争的“游戏场”,哪个DeFi协议或DAO对Photon的帮助最大,就能获得最多的TON代币。当然,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规则,比如要求合作DAO持有TON代币一段时间,或者设计奖励的逐步解锁机制。
坦白说,过去的流动性挖矿有时确实显得有些“竭泽而渔”,很多参与者拿到奖励后就直接抛售。而“流动性挖矿合作伙伴”这个概念,旨在提供一种更可持续、更具协同效应的方式,让协议之间真正地协同发展。
三、多协议代币投票:打破孤岛,共建未来
这个想法其实是“治理挖矿”的延伸。我们的愿景是让不同的 DeFi DAO 能够真正地携手合作,为所有用户带来更流畅、更优质的体验。毕竟,DeFi 协议之间往往盘根错节,相互关联,无论是治理提案还是智能合约的集成,都存在大量的交叉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能够同时接受两种甚至多种不同代币投票的治理系统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 DAO 的设计,骨子里还是太像一家公司了,往往是一个单一群体的利益在决定一个单一协议的走向。但如果我们能在协议内部创建“子 DAO”(subDAO),这种多代币治理就变得轻而易举。举个例子,假设 Maple Finance 的一个模块要集成到 Photon Finance,这个模块将代表 USDC 的 Maple LP 代币借给第三方,并据此铸造 PHO。
那么,这个 Maple 模块的具体参数,就可以由 TON 和 MPL 的持有者共同投票决定。考虑到 MPL 持有者对 Maple 资产池的了解可能更深入,他们的投票权重可以适当提高一些。这样一来,两个社区就能真正地团结起来,共同为双方创造最佳的结果。
这个概念还引出了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可能让代币的属性更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如果未来我们能构建出跨越多个 DeFi 协议的多代币投票系统,像 TON 和 MPL 这样的治理代币,或许就能参与到十几种甚至更多的 DeFi 协议治理中去。突然之间,持有治理代币不再仅仅与某一家公司构建的单一协议绑定。它代表的是参与整个以太坊 DeFi 生态系统决策的权利!
这正是我最期待看到的 DeFi 的未来图景,它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全新的、多协议投票的治理标准。
四、基于使用类别的治理:谁贡献,谁说了算
我们应该尝试改变 DAO 过于单一的治理结构。传统上,治理权往往只赋予那些提供流动性的人,但为什么不让那些真正使用协议、做出贡献的人也拥有发言权呢?比如,你是一名活跃的交易员,就应该有权参与交易规则的制定;你是一名核心开发者,就应该在代码管理和开发奖励方面拥有话语权。
像 Osmosis 就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他们允许流动性提供者(LP)代币拥有治理权。这意味着 Osmosis 的 LP 们可以对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特定流动性池的参数进行投票,比如交易费用或者自动做市商(AMM)曲线。Photon Finance 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考虑赋予 PHO 稳定币的持有者投票权,这和 DAI 持有者在 Maker 协议中拥有投票权异曲同工。让真正参与使用的人,来决定自己所用之物的未来,这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
五、基于 NFT 的投票:用贡献说话
基于 NFT 的投票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说实话,它还没有真正地“火”起来。不过,我认为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尤其当它与其他投票机制结合使用时,效果会非常惊艳。
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可以根据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累积的总交易费用,来发放不同层级的 NFT。这样一来,会发生什么呢?
- 它能让那些真正为协议带来交易量的用户,也能参与到治理中来。
- 如果我们将这种 NFT 与用户的治理代币余额结合起来,那么那些既积极使用协议又持有治理代币的用户,就能获得更多的投票权。这比单纯的 veCRV 机制更进一步,因为它考虑到了用户的实际交易贡献。
- 想进行“女巫攻击”?那可就难了,因为积累交易费用本身就需要付出真金白银。
- 如果这些 NFT 采用“灵魂绑定”(Soulbound NFT)的形式,那么投票权就无法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进一步保障了公平性。
有了这个机制,那些经常使用协议的用户,以及在去中心化游戏里拥有独特数字资产(比如皮肤)的用户,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奖励。
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如果奖励太难获得,大家可能就不屑一顾;但如果太容易,奖励又会变得毫无意义。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像游戏赛季那样,定期发放奖励 NFT。比如,协议可以举办一个为期六个月的交易锦标赛,最活跃的用户会一路“升级”,获得最多的投票权。赛季结束后,排名重置,新的锦标赛又将开始。这能让协议的治理机制保持活力,适应加密世界快速变化的节奏,同时又不会损害核心的投票公平性。
总结
上面提到的这些想法,其实只是去中心化治理领域可以探索的冰山一角。我们团队正在积极地将这些治理机制付诸实践,通过编码和反复迭代来测试它们,看看哪种方式最有效、最能经受住考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紧密围绕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四项核心原则,不断完善我们的构思。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出真正能实现“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愿景的治理系统,让权力真正回归社区,让加密世界的未来更加公平、透明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