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2 23:18:00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LCD显示产品的未来是什么?还有多大的发展前景?可能很多人都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小尺寸上OLED和Micro LED看起来的确在性能上更有优势,目前LCD主要还是靠显示器以及电视来支撑自己的市场。而在发展到量子点+Mini LED背光系统后,RGB LED背光再次横空出世,这似乎就是很多人心目中LCD的最终形态了。当然我们之前也分析过RGB LED背光加上场序技术的应用,这或许也是未来LCD的一种新形态显示方案。不过要注意的是,无论是RGB Mini LED还是进一步利用高刷新率发展起来的场序技术,他们都不再需要量子点膜或者扩散板,再结合很多电视厂商现在逐渐放弃量子点技术,这是不是意味着量子点相关的产品在可见的未来就会被淘汰了?至少我们不会这样认为!
暂时不谈现在还没有在民用市场有太大声音的场序技术,我们首先要弄清RGB LED背光对于液晶显示产品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很多人或许会脱口而出——色彩!诚然,无论是我们看到的海信UX系列或者索尼的RGB Mini LED原型机,他们相比现在QD Mini LED电视的最大优势就是色彩,另外因为背光技术的改变导致光晕形态的变化,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特别是BT 2020色域的覆盖率超过90%,这的确是过去使用量子点的Mini LED电视所难企及的。在我们的印象中,使用量子点的Mini LED电视能超过80%的BT 2020色域覆盖率就已经算得上优秀了。
但是,且不说RGB LED背光在物理上因为串色特性为研发人员带来的困扰,也不说RGB芯片可能存在的寿命衰减速度,单单考虑色彩那么RGB Mini LED电视肯定在目前有巨大的优势。不过这里我们要提出的一个设想是:如果当量子点Mini LED电视,也能做到非常高的色域,也能拥有顶级的色彩表现,那么用户会如何抉择呢?
这并不是一个虚无的假设,实际上在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在传统的背光源搭配量子点(当时还没有Mini LED电视上市),经过彩色滤光片的调整,就能将色域做到NTSC 133%,甚至接近140%,虽然在当年这只是一个实验室数据。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量子点结合改良后的彩色滤光片,它的潜力可能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大,只不过当年用的是NTSC色域,现在已经是BT 2020色域了。但是实现色域提升的方式没有改变,只是看什么时候厂商可以落地,以及实现民用化。
实际上就是量子点本身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量子点材料部分,厂商多用的是CdSe,也就是硒化镉。这种材料性能稳定,色域范围宽广,量产率也很高,所以被广为使用,尽管会时不时因为镉的存在而引起一些相关的环境污染话题讨论。不过目前行业公认更好的量子点材料则是Perovskite,也就是钙钛矿。钙钛矿量子点具备高达100%的光致发光效率、优异的色彩纯度以及低成本制造潜力,还能灵活调整发射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特别是钙钛矿量子点具有窄带宽的光发射特性,使颜色显示更加纯正饱和,可以做到很高的色域覆盖。
之前钙钛矿的最大问题是,绿光的部分难往长波长延伸,而且稳定性不如其他材料。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在逐步解决中,在不断的性能优化下,钙钛矿量子点展现出了在背光显示中的前景,而且通过和聚合物结合的方案,钙钛矿量子点在扩散板上的应用也慢慢成熟起来。实际上,海内外包括TCL、京东方、三星等厂商,都一直进行着钙钛矿量子点的研发,TCL早在2018年就展示过使用该材料的样机,2021年也推出过钙钛矿量子点的电视75M10,虽然据说只有500台……另外目前MicroLED的研发也和钙钛矿联系得比较紧密。
说这么多,并不代表着很快就会有厂商将量子点经过优化革新后放在电视扩散板或者量子点膜上,我们只是表示目前QD Mini LED电视这一方案还有不少性能空间可挖掘,而不是仅仅在99%的DCI-P3覆盖率以及超过80%的BT 2020色域覆盖率就到顶了。在我们的预想中,采用新型强化后的量子点(包括浓度、材料的变化),再辅以经过调整改良后的彩色滤光片(CF),那么QD Mini LED电视这一方案,在色彩上能比现在做得更好。我们觉得在背光、量子点、面板以及CF等传统方案进一步革新并且优化搭配后,至少QD Mini LED电视未来在BT 2020色域覆盖率上我们认为能超过90%,甚至更高。
现在又回到了之前那个问题,采用RGB LED的Mini LED电视,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增强色彩,那么如果量子点Mini LED电视的色彩也通过技术和方案的革新,同样也能做到色彩的进化,并且不逊色于RGB Mini LED电视的话,那么用户该如何选择?可能对于研发而言,继续使用QD Mini LED的方案,不用针对RGB LED一些物理特性导致的问题去做优化应该是比较开心的,至少头发可以多保留一点了,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则没有这样的考量,用户需要的是最终的效果和价格。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未来两种方案都能拥有同一级别的色彩效果,首先还是要看成本因素,谁能快速扩大相应技术的制造规模并且将成本压得更低,零售价格更亲民,可能谁就能更受到用户的青睐;其次是看在使用中,两种不同的背光方案和材料,在寿命和效率方面谁的优势更大。当然目前我们很难做出判断,毕竟强化版量子点(或者说Super QD?)Mini LED电视的方案我们只在过去的实验室以及未公开的样机中才有一些了解。
不过实话实说,我们很希望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的液晶LCD显示技术,能在当下有更多不同方案的出现,无论是RGB Mini LED、强化版量子点Mini LED,或者是未来可能的场序方案,他们都能将液晶LCD显示效果或者某些功能,推向前人未至的境地。使用什么技术对于我们以及用户来说,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达成什么效果以及用户体验到这些效果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比较有趣的是,淘汰液晶LCD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日韩甚至放弃了LCD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线,积极投向更先进的显示技术。但从第一台OLED电视诞生到现在,也过去了很多年,LCD依然稳稳控住大尺寸显示产品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这当然和新技术成本高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和液晶显示技术不断更新,将自己推向更好的显示效果紧密联系。所以我们觉得无论是现在的RGB LED背光、可能的增强量子点技术以及近未来的场序方案,都会继续延长LCD在市场上的生命。“续命十年”在我们看来,并不只是一个口号!
我们认为以后LCD在市场上会多种不同的方案共存,这对用户来说当然不是坏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预算和功能需求,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当然购买最重要的因素可能还是效果和价格。另外我们也相信,随着对LCD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发,无论是什么方案,未来都还有足够的潜力供厂商挖掘,RGB LED背光、增强量子点及CF、场序方案……这些是尽头么?谁也不敢打这种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