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3 01:33:02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年仅39岁。次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新朝伊始,除了需要更改各种典章制度和服饰,最紧迫的事情就是确定都城的所在地。
面对曾经作为都城的长安和洛阳等地,北宋的君臣最终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这一决定后来被认为是导致166年后金兵攻破汴梁,引发“靖康之乱”的原因之一。不过,回顾北宋初年的情况,我们会发现当时并没有比开封更合适的选择。
长安和洛阳在盛唐时期之后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起兵、藩镇混战和朱温叛唐等一系列战乱,城市被多次攻陷,饱受兵灾之苦。历史记载,这两座城市“十焚六七”,已经无法承担首都的职能。即使赵匡胤有心将都城设在这里,两地也无法承受这样的重任。
此外,气候变化和大运河的开通使得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向东南移动。先秦时期的文献显示,关中地区曾经是沃野千里,植被繁茂,与今天的西北高原大不相同。西周秦汉时期,关中气候湿润,北方雨量充沛,渭河平原到河西走廊都是水草丰美的土地,黄土高坡上森林密布,鸟兽成群。然而,从东汉末年开始,气候逐渐变冷,西北的农业环境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许多半耕半牧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向关中渗透。到隋唐时期,仅靠渭河平原的土地已无法养活长安庞大的人口,朝廷不得不前往洛阳就食或从东部运粮。经过战乱的破坏,长安和洛阳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到北宋建立时,洛阳仅剩两万人口,与盛唐时期的百万人口大都市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
大运河的开通进一步削弱了长安和洛阳的经济地位。尽管隋朝因运河而亡,但东部地区却因此繁荣起来,尤其是江南地区,成为了天下一半财赋的来源。开封位于运河之侧,不仅能够维系南北经济,还能控制天下财政。《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汴梁就是当时开封繁华的真实写照。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以赵光义为首的群臣也极力反对迁都。
唐宋之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除了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四个朝代均定都开封,这使得官僚集团的利益在开封城内盘根错节。北宋通过和平过渡取代后周,不得不对前朝皇族和官僚群体做出一定的妥协,而这些人都是定都开封的坚定支持者。北宋的二号人物赵光义更是公开反对迁都,因为他当时担任开封府尹,所有的势力都盘踞在汴梁,一旦迁都,他的影响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最后一点是来自正北方向的威胁。我们常说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气概,但宋朝何尝不是另一种“天子守国门”?当时幽云十六州已尽数落入契丹之手,华北平原门户大开。如果选择定都关中,朝廷虽然安全,但整个中原将面临辽国骑兵的扫荡。赵氏兄弟对国家的未来有一整套规划,他们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宁愿在开封周围囤积重兵,也要死守帝国的北部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