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8 21:36:01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加密货币交易速度:一场毫无意义的竞赛?
每周都有新的 L1 或 L2 协议冒出来,声称自己“每秒可以处理 10 万笔交易!”有时候是 5 万笔,有时候是 100 万笔。数字嘛,随便他们说,反正听听就好,别太当真。
交易速度的“谁更大”竞赛

这种对吞吐量的痴迷,就像在上下班高峰期开着兰博基尼兜风一样,纯粹是炫耀。关键不是车有多快,而是路况允不允许你开那么快。
让我们聊点实际的
Visa,这个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服务的支付巨头,平均每秒处理大约 1700 笔交易。理论上的峰值是 2.4 万 TPS,但人家运营了几十年,也没用上过这么高的容量。
反观大多数区块链项目,能吸引到 100 个日活用户就不错了。如果你的 Discord 表情包比链上交易还多,那你可能只是在自嗨,解决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追求“大尺寸”可扩展性的隐藏成本
对理论吞吐量的过度追求,会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问题:
首先,是伪装的中心化:为了追求高 TPS,往往会牺牲去中心化。
然后,是安全问题:为了快速扩展,偷工减料,导致漏洞百出,最终被黑客利用。
接下来,是工程师人才流失:顶尖人才无法构建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被困在优化各种基准测试的泥潭中。
最后,是彻头彻尾的欺骗:网络上宣传的实验室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根本不堪一击。
令人不安的真相
对极端可扩展性的痴迷,背后有两个原因:
你需要一个听起来很牛的技术,来证明你融到的 1 亿美元是合理的。
你拼命想让你的区块链,在拥有 5000 多种其他选择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用户需求?那是其次。真正的游戏规则是,让散户相信你是未来的王者,让风投大佬站台,为你鼓吹 TPS 神话。

构建有意义的东西
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以下是一些建议:
专注于打造一个没有区块链就无法存在的东西。
设计出不需要每个月都有新买家加入的经济模型。
创建不会让普通用户想砸烂电脑的界面。
根据你的实际用例需求来构建规模,而不是为了在 PPT 上看起来很厉害。
可扩展性的现实检查
下次再有项目吹嘘自己能处理 50 万 TPS 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些交易实际上在做什么?是谁在生成它们?为了什么目的?”
当他们开始含糊其辞地提到“未来应用”和“Web3 社交”时,你就知道答案了。
真正的创新不是空谈理论性能,而是构建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以适合这种需求的规模进行构建。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伪装成技术的昂贵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