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7:48:00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COSMOS生态:旧梦新生的故事?
大约在2019年左右,我对COSMOS生态谈论得比较多。那时候我手里还攥着一些ATOM,而且对所谓的跨链概念挺看好的。COSMOS和波卡,当年可是并称跨链领域的“双子星”。
但后来,我对以太坊理解得更深入了,我发现,那时候真正需要跨链的,其实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而COSMOS和波卡,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太好。它们没能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解决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互联互通,反而是忙着造新链,或者说,是给用户提供了一套造链工具(COSMOS的SDK和波卡的Substrate)。
在那个时间点,我觉得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主链,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扩展方案,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Layer2。有了这个认知,我对COSMOS和波卡的热情也就慢慢消退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COSMOS的团队还闹了内讧。在我看来,这对一个项目的长期发展是致命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把ATOM清仓了。
之后,我就没怎么关注COSMOS和波卡了,因为我觉得它们描绘的场景有点“伪需求”的味道。
直到去年,另一个项目让我重新注意到了COSMOS:用COSMOS工具包打造的模块化区块链Celestia。
我关注Celestia,主要是因为它瞄准了以太坊的一个痛点:数据可用性。随着以太坊交易量的暴增,越来越多的数据涌入,这让以太坊不堪重负。
Celestia想做一个专门负责数据可用性的区块链,把这个功能从以太坊上剥离出来。我对这个想法持谨慎乐观态度。我认为,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项目,数据可用性还是得放在以太坊上。但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没那么高的项目,把数据可用性放在Celestia这类模块化区块链上,或许是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所以我一直在关注Celestia的发展,也了解到它是用COSMOS工具包构建的。这让我重新开始关注COSMOS。
后来,Celestia大手笔地空投,不仅覆盖了以太坊生态的用户,也覆盖了COSMOS生态的用户。空投之后,代币价格还一路走高,这给整个加密生态带来了不错的热度和氛围。
有了Celestia这个榜样,不少正在开发或即将启动的模块化区块链,也纷纷采用COSMOS的工具包,并计划着慷慨的空投。
我估计,这些即将到来的空投,也会利好持有并质押ATOM的用户。
可以预见的是,从Celestia开始,以及后续基于COSMOS工具包构建的项目的空投,不仅会利好这些项目本身,也会利好ATOM。
但所有这些利好ATOM的因素,并不是来自COSMOS原本设计的“跨链”业务,而是它的工具包衍生出的、和以太坊生态相关的新业务。
这或许是加密生态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最好写照。
对于COSMOS的未来,我依旧不太看好它的“跨链”主业,而是会关注它的工具包会被如何利用来构建其他应用,以及ATOM代币可能在哪些应用中获得价格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