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1 10:33:02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Blast 的多签安全问题,大家讨论的挺热闹,段子都满天飞了。但有意思的是,这好像没怎么影响 Blast 的总锁仓价值,还在涨。 这就有点意思了,理性上大家都觉得 Blast 有问题,但身体却很诚实地去拥抱它。
今天咱们先不聊 Blast 的具体安全问题,从整个 Layer 2 行业来看看,为啥 Layer 2 的技术去中心化这么难?
先明确一下,咱们说的 Layer 2 技术组件去中心化,指的是 Sequencer、Prover、Validator、主网 Rollup 合约这些关键组件,它们分布在主网和 Layer 2 上。 ZK-Rollup 比 OP-Rollup 多一个 Prover 系统,现在大家主要关注 Sequencer 的运营。 另外,数据可用性的实现程度,对以太坊主网的依赖程度,以及 EVM 主网的等效性,这些方面也有些区别。
现在,各个 Layer 2 核心技术组件去中心化的现状是这样的:
- Arbitrum 说在跟 Espresso Systerm 合作,探索去中心化 Sequencer 的可能性,但还在早期。
- Starknet 的 Prover 系统实现了无许可去中心化,但 Sequencer 的去中心化消息还不清楚。
- Optimism 把 Sequencer 中心化合理化了,还搞了个 OP Stack 战略,想通过共享 Sequencer 安全治理委员会来分散中心化权限,用社会化共识来弥补技术共识的不足。
- zkSync 好像一直没啥核心组件开源和去中心化的动静,搞了个 ZK Stack 多应用链战略。 官方说 zkSync 将成为 Stack 战略下的一个典型应用链,感觉有点无奈,好像在逃避去中心化技术。
你看,这四大 Layer 2 在核心技术组件的去中心化问题上,各有各的想法。 有的还在讲技术去中心化的故事,有的已经想用 Stack 战略来弥补纯技术去中心化存在的缺陷。 总的来说,Layer 2 的纯技术去中心化,确实非常难。 为什么呢?
- Layer 2 的 Sequencer 一般都用中心化的 EOA 地址,这样能省主网交互成本。 像 Optimism 和 zkSync 都用了 EOA 地址,用私钥直接控制,操作更灵活。 相比智能合约复杂的逻辑和功能,EOA 结构的攻击面更小。 最关键的是,这些 EOA 地址在跟主网合约交互时可以降低成本。 但是,管理私钥最有效的方式是强中心化管理。 如果要实现去中心化管理私钥,反而会增加系统的可攻击面。
- Sequencer 负责从 Layer 2 抽取手续费,扣除的手续费涵盖了向主网提交的批处理交易所需的成本等,这构成了 Layer 2 的毛收入。 这使得 Sequencer 的控制方不愿意轻易分散权利。 一旦权利过于分散,在核心激励机制和收费问题上势必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利益分配。
- Prover 系统生成 Proof 并验证的过程技术门槛较高。 现在 ZK-Rollup 生态项目创新比较少,其中一个原因是数据结构适配和 ZK 电路的门槛较高,对于分散的 Validator 而言尤其如此。 一旦 Validators 节点过于分散,将存在处理并验证 Proof 的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 OP-Rollup 鲜有实际的 battle-tested 挑战发生。 这主要是因为中心化的 Sequencer 会使 Layer 2 天然趋向于乐观零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过于中心化的 Sequencer 看似是一种软肋,实际上成为了另一种安全机制。
- 如果 Layer 2 发生安全故障,Sequencer 可以强行冻结并控制资产流出。 在 Layer 2 进行一次低成本的硬分叉可能是一种应对手段。 但如果 Sequencer 受到攻击呢? 大量资金撤回主网,主网 Rollup 合约实施可升级的多签治理就是另一层双保险。 因为 Layer 2 不可能依赖主网级别的硬分叉。
说白了,主网进行多签治理只是为了保障 Layer 2 Sequencer 受到攻击时的安全。 讨论多签单上是谁,是否有声望根本没意义。
现在很少听到 Layer 2 因为过于中心化而导致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Layer 2 的整体技术门槛高,创始团队的声誉良好,投资机构的支持,以及内置的特殊安全机制 (挑战机制、DA 等) 等。 这使得经营 Layer 2 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业务,特别是坐视整个生态崛起并持续抽取手续费才是 Layer 2 的终局。
如果一个 Layer 2 项目不谈生态,不讨论技术,却以“大家都一样”的名义,只谈论空投预期,除了 Rug 风险之外,首先应该质疑其是否真正是 Layer 2。
总的来看,Layer 2 的技术去中心化现状发展并不理想。 或许在 Layer 2 领域,原教旨主义的技术去中心化根本不存在?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Stack 战略中虚无缥缈的多链共享组件策略可能会成为剔除 Layer 2 中心化权力过大的唯一解。
从根本上讲,无论是技术共识还是社会共识,最终都是对恶行的一种制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