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0 21:30:01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OpenAI 开发者大会:一场开发者狂欢,还是一场行业洗牌?
11 月 6 日,旧金山,OpenAI 举办了首届开发者大会,原本以为会是硅谷乃至全球科技圈的年度盛事。但往往巨头一开“开发者大会”,开发者们就开始心慌。因为这些大会,要么给开发者带来更多机会,要么直接“杀死”他们,断了生路。
个人电脑时代,英特尔的 IDF、苹果的 Macworld 都是著名的开发者大会。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 WWDC 取代了 Macworld,Google 的 I/O 也撑起了一片天。如今,人工智能时代到来,OpenAI 也开始举办开发者大会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开发者”: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公开感谢乔布斯,说 iPhone 和它开创的时代让美团得以壮大。确实,没有智能手机,哪来的外卖和网约车?这么说来,Uber 和滴滴更应该感谢乔布斯。今日头条和抖音也是被苹果和 Google 彻底造福的“开发者”。然而,苹果和 Google,特别是苹果,也确实“杀死”了一大批开发者,比如那些做天气预报、文档编辑与存储、在线翻译、运动健康甚至智能语音助手的。
现在,OpenAI 举起了“以开发者之名”的大旗,它“杀死”AI 开发者的速度好像更快了。苹果好歹还给天气预报和音乐类的开发者留了两三年活路,直到 iPhone 4 问世才彻底撕下面具。现在,ChatGPT 诞生不到一年就对 Jasper、Grammaly 们挥起了屠刀。再看看 GPT-4 Turbo 对 ChatGPT 能力的可怕延展,以及 GPTs 和 API Assistant 等开发工具,就知道 OpenAI 的计划清单里还藏着多少其他 AI 开发者的身家性命。
一位 AI 开发者在社交媒体上说:“OpenAI 杀死了 YC 2023 年整个 batch 的项目”。巧的是,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是 Y Combinator 这个全球科技创业者“天堂”级孵化器的前任总裁。另一名开发者说:Sam Altman 杀死了我融资了 300 万美元的 AI 初创公司,然后只给了我一张价值 500 美元的 ChatGPT 礼品卡……看上去,会场上的大量开发者都相当不开心。
说到 Y Combinator,它最著名的一句口号是“Build something people really want”,做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确实,它孵化了人们需要的 Airbnb、Twitch、Stripe 和 Instacart,也孵化出人们曾经需要的 Dropbox。事实上,Dropbox 这个一度风靡的文档存储工具最能代表 YC 孵化出的大部分项目的典型命运:人们确实曾经需要它们,但巨头做得更好之后就不需要了。所以,Sam Altman 能不明白 OpenAI 能把那些人们真正需要的 AI 功能做得更好吗?
另一方面,Sam Altman 和他贯彻了“Build something people really want”精神的 OpenAI,也确实具备加速“杀死”AI 开发者的能力。ChatGPT 本质上是一个“大语言模型”,而不仅仅是“大模型”,“语言”两个字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语言”指的是自然语言。
这次推出的 GPT-4 Turbo、GPTs 和 API Assistant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过“自然语言”输入就能完成一个项目和应用绝大多数功能的搭建,或者只使用非常少的代码就能扩展一些功能。有人甚至一行代码没写,就在 ChatGPT 上搭建了一个算命的应用。可以想象,人们通过 ChatGPT 搭建一个天气预报、写作助理、日程管理、文档管理、图像创作、影视分析等等的功能有多简单。普通人和团队搭建它们有多容易,AI“开发者”的日子就有多难。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 ChatGPT 的诞生是 AI 的“iPhone 时刻”,诚不欺我也。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写软件的自动化”。说白了,就是 AI 通过“说人话”自然语言的指令,自己写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并不难写的代码。
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 AI 开发者日常的工作——包括那些过去两年融到了资的大量 AI 应用,就是用 OpenAI、Google 和某度等强大的 AI 基础能力,写一些并不算特别难写的代码,推出一些“辅助”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工具。现在,OpenAI 说我们自己干了,不用你们了。你也不能说这事非常损,是吧。
事实上,这一现象背后是一个时代性的演进趋势:每个时代对“开发者”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对开发者需求的能力和技能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 PC 时代,C# 和 C++ 可能是开发一款程序和应用最重要的编程语言,每一名当时的开发者都需要掌握好这些最重要的编程能力。到了苹果和 Google 执掌圣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Swift、Ruby 和 Java 等语言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现在全球互联网大厂的精英程序员大多是这些编程语言的熟练掌握者。那么,到了通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的时代呢?哪种语言是 AI 时代“开发者”最需要掌握的语言?答案是“自然语言”。
可是,“自然语言”难道不就是“人话”吗?对啊,就是人话。可人话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说也能说好的。当一个人,通过跟 AI 用有逻辑的、得体的、建设性的和有操作性的“人话”对话,它通过代码的自动书写帮你实现你想要的结果,你再以此为基础进行调优,不断持续地改进它实现的功能,这就是 AI 时代应用开发的主要动作和基本流程,就是 GPTs 能让 AI“开发者”做到的事,也是 GPT Store 未来的“榜一大哥”应该做的事儿。
这似乎得出了一个结论——进入“GenAI”时代,“开发者”的定义发生了自信息技术产业诞生以来最本质的变化:从广义上讲,它不再是熟练掌握某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而开发出某些应用服务用户的群体的代称,而是指代一个通过与“自然语言”与 AI 进行建设性对话,进而“build something people really want”的群体。编程能力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代码书写的份量不再那么重了,也就可以想象,传统意义上的“开发者”被 OpenAI 无情地“杀死”了,更多的人有望加入 AI 时代的“开发者”队列。
这个趋势对很多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几乎算不得好事,对那些匠气足而洞察力不够的文字、影像和艺术创作者恐怕也算不得好事(AI 照样可以像取代程序员一样取代他们),但对那些“生意人”而言,这应该是好事。一个好的“生意人”是知道什么东西是“people really want”的,他们可以更简单地通过创建原生的 AI 应用实现它们,从而也直接地成为真正的“开发者”。
听说在 OpenAI 开发者大会现场,有一个用 AI 做室内设计的女性创业者跟大多数在场的如丧考妣的开发者不同,全程很兴奋和雀跃。代码大概率不是她的核心能力,但做好的设计家装一定是她非常擅长的事。她是个生意人,现在也成了 AI 的开发者。
另一个可能性是,通过 GPTs 或类似的功能创造自己的 GPT,会让一些“中介应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 PC 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发者”发挥的是在平台上的中间人角色,大多数人和商业公司不可能自己搭建一个办公 OA、学习软件、内部交流系统等等,需要有开发者作为“中间商”提供服务。现在,与 AI 的直接自然语言对话让这件事变得容易多了,一些更聪明的个体和组织就可以直接上手干了。这就是传说中的 AI Agent。那些有着非常强个人和组织定制需求的功能,都肯定通过 Agent 实现。当然,更复杂的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的协同仍然需要掌握一定 AI 能力的开发者作为“中间商”,所以它们仍有新的价值。
这件事与国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是最有创造力的,尤其是在与商业和让生活事业变得更好的方面。让有创造力的“生意人”成为 AI 时代的主力开发者,中国人和中国公司是不可能缺席的。不要轻视中国科技公司在这个领域的进步和前瞻性。比如,某度的“某度世界大会”,大家对“Prompt the World”的主题讨论颇多,也有争论。我是赞成派,因为我觉得“prompt”就是未来的“编程”和“开发”,某度的“文心一言”能不能支持基于它直接开发低代码甚至无需代码的原生 AI 应用呢?我觉得能。我们很多时候太爱讨论 AI 的“涌现”和“自我意识”了,为什么不先上手用用它干具体的事儿呢?
还有,某开发者社区创始人最近在一个地方,培训了一批中学学科老师,用生成式 AI 开发出他们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和教学工具。这件事更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什么人能成为 AI 时代的“开发者”。
现在,我也要去 GPT 上参与开发我们自己的 GPTs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