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5 10:20:57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太平洋科技快讯】在安徽合肥深空探测实验室,科研团队近日展示了两项突破性技术成果:通过月壤3D打印系统实现月球基地建造,以及利用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解决人类长期驻留饮水难题。与此同时,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同期举行,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全球化合作新步伐。
月壤3D打印:开启月球建筑新时代
在盖房子方面,月壤3D打印系统展现出巨大潜力。据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月壤3D打印系统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这台系统可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并打印出任意形状的月壤构件,满足未来月球上盖房子、修路、建设备平台等建造需求。
然而,月球恶劣的气候环境给科研带来了重重困难。研制初期,团队面临着如何在月球极端环境制约下,实现可靠的太阳能聚光与月壤成型的挑战。为此,深空探测实验室团队对比了多种技术路线,最终选用“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的技术路线,攻克了从能量捕获传输到打印成型的系列难题。
月壤水冰提取:实现月球“自来水”供应
在解决人类长期留驻月球的饮用水问题上,深空探测实验室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该实验室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发了国内首台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实现了从月壤里原位提取水。
研究表明,月球极区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不仅是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里饮用水、氧气的来源,还可通过电解制取氢氧燃料,支撑深空探测任务的能源需求,从而降低从地球运输物资的成本和风险。
据“月壤水冰提取”技术负责人祖琳介绍,多根细长螺旋钻针原位钻进含冰模拟月壤并加热产生气态水,水汽通过导流通道定向进入低温冷凝器,冷凝成固态冰实现收集,克服了月壤开挖难、真空逃逸水汽收集难、水冰提取效率低等难题。
科技创新“成绩单”助力深空探测发展
就地取材盖房子、开采源头活水……这些颇具未来感的科技成果,正是深空探测实验室落户安徽3年来科技创新的“成绩单”。当前,实验室主要开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等领域的重大工程立项论证和相关预研课题研究工作,聚焦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和深空安全四大领域,提出深空总体技术、深空能源动力、深空智能控制等12个技术方向,实现了深空探测领域科学、工程、技术的融合发展。
对宇宙的探索与追问,是深空探测活动的永恒主题。深空探测活动在刷新人类对宇宙认知、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当月球上建基地、修路、喝水都能就地取材,人类必将走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开启全球合作新纪元
由深空探测实验室等五家单位联合倡议成立的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汇聚20名国内院士与31名国际科学家,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民政部注册的非营利性国际科技组织。学会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战略研究:围绕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等领域研究深空探测发展态势,明确空间探索科学方向和技术路径;
学术交流: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成果转化:推动深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组织科学普及展览展示、国际教育培训,推动全球航天科技人才培养;
科普教育:出版发行国际学术刊物、开展国际重大项目和杰出科学家奖项评选,激励全球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等。
随着月球基地建设技术的突破和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人类向更遥远深空迈进的步伐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