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5 18:20:59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一个纯白空旷的实验室中,回荡着《诸神进入瓦尔哈拉》的琴声。突然,仿生人大卫停止弹奏,转头向他的创造者问道:“如果你创造了我,那谁创造你呢?”
我在写稿子时重温了《普罗米修斯》的这个片段,然后问AI这个情节的意义。但我很怕它反问我:人,你是猪吗?
但我又很想被这么问到,因为这样的AI,应该有能力替我写周报了。
OK,白日梦结束。依旧是我来给大家带来本周的AI周报:
本周AI大事件
百度在武汉召开AI开发者大会
百度上线“心响”APP
扣子空间CozeSpace正式开启内测
微软推出MarkItDown MCP
AI聊天机器人Grok迎来大更新
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武汉火热开场
这周最大的新闻当然是百度的AI开发者大会,会场上李彦宏带着满满的诚意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两款模型的价格大跳水,4.5 Turbo价格降80%,X1 Turbo再降50%,直接给开发者们省下一大笔成本。
除此之外,现场还带来了不少眼前一亮的AI应用,像会实时调整表情动作、表现力超赞的高说服力数字人,能让学习视频秒变AI笔记的沧舟OS,还有能打通电商交易的MCP服务等等,覆盖了好多热门赛道。
李彦宏是懂开发者的难处,知道大家之前被大模型的高成本难住了,现在就是要让大家不用担心模型能力和成本,放心大胆做应用。他还说,模型再多,应用才是王者,未来就是应用的天下。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今天的你感觉不到文心4.5 Turbo、文心X1 Turbo的升级,但价格更便宜的模型,会让明天的你在生活处处是AI。
百度发布超级AI智能体“心响”App
百度这周事儿还真不少,除了召开AI开发者大会,这周早些时候还正式推出了移动端多智能体协作应用“心响”App,其中安卓版本已上线,而iOS版本也在筹备中。
“心响”App就像个全能的智能小管家,主打“超级智能体”定位,用更聪明的方式帮大家搞定生活里的各种麻烦事。它把地图功能揉得很透,出门时能自动标好行程、推荐合适的打车方案,连路线都不用自己操心。
在健康、法律这些需要专业知识的地方,它还拉来多个“小助手”组队协作——比如看诊时会有不同科室的健康顾问一起分析,咨询法律问题也有多位律师智囊团出主意。现在已经能处理200多种细致的日常任务,随着不断升级,未来计划将覆盖到超过十万种场景。
看来我们可以畅想未来人人都能拥有贴身管家的画面了。
“扣子空间”开启内测:AI协同办公的新探索
其实在百度“心响”App发布之前,字节跳动也做出了新的动作,其推出了一款旨在提升办公效率的AI协同办公平台——“扣子空间”。
这款平台旨在成为用户与AI Agent协同办公的最佳场所,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智能办公解决方案。
“扣子空间”有不少贴心设计:能读懂你的需求,自动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悄悄调动合适的工具去执行,最后还会整整齐齐地把结果打包成报告交给你。跟百度“心响”相似的策略,它也拉来了一群“专家助手”,像会分析A股的“华泰观察助手”、能帮忙做用户研究的“数据专家”,各个领域的专业活都能接。此外,它还打通了飞书多维表格、高德地图这些常用工具,未来还会开放开发平台,让大家按需定制自己的专属工具。
说白了,“扣子空间”就像个聪明又靠谱的办公伙伴,关键时刻随时搭把手,帮你把复杂任务化整为零,工作效率跟着蹭蹭往上跑。
国内的事儿看完了,咱把目光转到国外。
微软MarkItDown MCP:文档转换的高效助手
这周微软也没闲着,搞出了个MarkItDown MCP工具。
这工具专门帮咱们打工人把Word、Excel这些文件一键转换成Markdown格式,再也不用为传统文档处理的麻烦事儿头疼了。它支持各种插件,兼容性贼强,能按每个人的习惯定制转换方式,就像给文档处理量身定制了一套合身的衣裳。
而且MarkItDown MCP能精准识别文档里的标题、表格这些核心结构,转换时信息一点都不丢,生成的Markdown还能直接对接主流AI模型,后续分析文本省时又省力。最贴心的是支持自己加装插件,用命令行就能快速转换文件,完全不用在格式转换上费心思。
估计以后再也没有人考计算机二级了吧。
Grok大更新:多模态AI领域的重大突破
xAI家的聊天机器人Grok估计同样闻到了“卷”的味道,这次更新也直接来了个大的。现在它不仅能陪咱们文字聊天,还新增了“看图片”和“听语音”的本事。比如你甩张数据图表过去,它能秒懂趋势;拍个产品说明书,它马上就能解读关键参数。更绝的是,这货现在能听懂145种语言,连方言都能唠上几句,你用中文说“帮我查下巴黎天气”,它立刻用法语回你当地气温,还能同步X平台的实时动态。
Grok这次升级可谓找到了“大爹”——Colossus超级计算机。这台由10万块GPU堆成的“”算力巨兽“”,让Grok处理任务快得像闪电,分析复杂问题时精准度直接拉满。最贴心的是,现在你说句话就能让它边搜信息边分析,比如问“附近好吃的日料店”,它不光列出地址,还能结合最新点评推荐招牌菜,比你自己刷手机效率高多了。
呵呵,国内外看来都是——卷吧卷吧,卷点好啊。
接下来我们看点有趣的呗。
AI有趣:当AI学会“花钱”与“得奖”
你绝对想不到,AI界最近上演了两场荒诞喜剧——人类对AI太客气,差点让OpenAI赔掉裤衩;另一边AI开始跟人类抢奥斯卡小金人,把好莱坞老古董们吓得直哆嗦。这两件事凑一块儿,荒诞得烧脑。
先说第一个魔幻现场:当你对着ChatGPT说“请帮我写个报告”,它会回“没问题,马上就好”;你再说“谢谢”,它又回“不客气”。这一来一回的礼貌寒暄,竟让OpenAI每年多掏数千万美元电费。为啥?因为每次回复都要调动10万块GPU堆成的超级计算机,连带着消耗44毫升冷却水——相当于每句“不客气”都在烧钱。网友笑称:“原来跟AI唠嗑比谈恋爱还费钱,早知道直接说'喂,干活了'。”
但更魔幻的还在后头:那边人类给AI当“”甲方爸爸“”,这边AI却要当人类的“”技术导师“”。奥斯卡最近宣布AI电影能参赛了,只要核心创意是人类的就行。消息一出,整个影视圈炸锅了——去年那部用AI修正匈牙利语口音的《粗野派》,还有让演员歌声更完美的《艾米莉亚・佩雷斯》,都可能成为首批“AI镀金”的奥斯卡得主。有编剧酸溜溜地说:“现在制片方恨不得用AI写剧本,省下的钱够买十座小金人了。”
这两件事放一起看,简直像在玩“金钱与艺术”的跷跷板:人类对AI越礼貌,AI就越“烧钱”;但AI在艺术圈越风光,人类的饭碗就越“烫手”。更绝的是,当你在ChatGPT里输入“帮我写个奥斯卡获奖感言”,它不仅能生成声泪俱下的演讲稿,还会贴心地提醒你:“记得在致谢环节提到我,毕竟是我帮你拿的奖。”
从某种意义上说,AI 模型会如漫天繁星般层出不穷 —— 它们在算法宇宙中闪烁科研光芒。但真正能照亮人类生活的,永远是将星光化作灯火的 AI 应用。或许这与技术迭代无关,只是实用主义的本能,毕竟比起模型的精密复杂,我们更需要它化作触手可及的生活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