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文章列表 > AI滤镜破圈不断,“美图秀秀们”坐不住了

更新时间:2024-05-24 09:05:02 编辑:丁丁小编
来源:点击查看

简介

七年前,一张帅气军装照的H5活动,成为现象级刷屏朋友圈的“始祖”。

七年后,一张丑丑的粘土特效照片,再一次成为朋友圈的“顶流”。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向前拉几个月,就会看到朋友圈盛行的另一番场景——AI写真照。

“上传照片+生成创意照”的玩法屡试不爽。2017年,人民日报制作的《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创意H5活动在朋友圈爆火,浏览量突破10亿。自此开始,屡次“破圈”的都是类似玩法,到了AI时代也不例外。

2023年,9块9的妙鸭相机成为AI时代诞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爆款”。今年五一假期,一款粘土滤镜(或称为黏土)成为社交圈的C位。

粘土特效的热度开始在各个平台蔓延开来,延伸了不少玩法。小红书网友们还发现先用迪士尼卡通特效处理一遍原图,再用卡通风格的图去做粘土特效,就可以得到更加可爱的效果。抖音博主@Jacob则是制作了创意视频《把照片做成黏土动画》,收获了30多万的点赞收藏。

妙鸭相机的热度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但这次Remini的粘土特效仅仅火了一个五一假期。

AI滤镜要“去AI”

真实感、美,以及新奇,是这些滤镜特效跻身“爆款”的必备元素。

为做到图像的「真实感」,妙鸭相机的创始人张月光在做技术模型的时候,强调“去AI”感。

在AI生图的初期,喂给大模型训练的素材大多是高清的模特写真照,导致初期生成的图片让人感觉“一眼假”。而「真实感」则是要求训练模型的素材必须是大量的真实照片,并且模型本身也需要精准的调试。

「真实感」的本质是应用背后的技术实力与企业势力,两者相辅相成。

在当前的图像编辑行业市场中,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垂类应用,以美图旗下的系列产品和众多新生应用。其中,在中国市场上,美图秀秀无疑处于领头地位。

作为图像编辑行业的“大前辈”,诞生于2008年的美图秀秀如今凭借自家的AI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在AI时代高歌猛进,持续吞并国内市场的重要位置。去年6月,美图公司还一口气上线了7款有关AI的工具(WHEE、开拍、WinkStudio等)。

有了人像技术的积累、AI大模型的助力,再加上成熟的落地应用,美图公司在AI浪潮中,成为了第一波“先吃到肉的人”。根据最新的数据,美图月活跃用户数2.5亿,同比增长2.6%。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同比增长52.8%,付费订阅用户数超911万创历史新高。

另一股力量则是来自各家互联网大厂。在移动互联网早期,腾讯、阿里、字节就纷纷布局,以收购或自创的方式抢占各个赛道,图像编辑领域就是其一。

妙鸭相机的创始人张月光曾对外界透露过,妙鸭相机是阿里大文娱内部孵化的创业项目,支撑其应用底座的云计算服务就来自阿里云,而决定用户生成的图片效果是否足够真实、惊艳的决定性因素是团队自研的AI模型“提香” (Tiziano)。

除了这两股力量以外,其实市场上还有一个潜在的变数——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自建的图像编辑功能。

抖音、小红书上有自带图片/视频编辑器,其目的是降低用户的发布门槛,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提高留存率。而抖音更是将AI组件都安排在用户上传内容的窗口。小红书上也大力推荐自研的滤镜模版,例如rick and morty的动画风、模拟人生的游戏风等等,都在小红书社区中火过一段时间。

P图背后的困局

在技术和企业势力的支撑下,各个应用“各显身手”,在如何让用户“拍得更美”的道路上激烈竞争。

虽说美的判断是主观的,但美的趋势却是客观的。

图像编辑类应用多是按照当下审美的趋势来优化产品。比如当大众开始追求高颅顶时,增加了「调整发际线」的功能;追求头肩比时,上线了“小头”功能;还有老钱风滤镜,裸妆滤镜等,也是为了与当下的潮流贴合。

美的趋势变化越来越快,不少应用也看到了趋势带来的赚钱窗口。先一步让用户体验到最时兴的滤镜,就能够进一步抢占市场先机。

Remini的粘土特效在五一期间走红后,许多用户面对68元/周的订阅费停下了脚步。于是美图秀秀趁这个窗口期,在5月6日就上新了粘土特效,并且直接开启限免模式,让不少用户直呼“性价比之选”。

这其实是美图秀秀的惯用手段,许多款正值潮流的滤镜都采用“先限免再收费”的方式来吸引用户。时间一到,窗口就自动弹出续费会员的邀请。订阅制按月付费,而美图秀秀的粉钻VIP价格是15元/月。

“免费试用+订阅制”一直是图像编辑类应用的常态,但在妙鸭相机之后,情况又有所改变了。

“AIGC产品第一天收费,以后就收不到费了。”妙鸭相机的创始人张月光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将收费环节前置,先交9块9再体验产品。

付费之后,用户上传20余张自己的照片,就能一键生成风格各异的写真照,方便快捷。 “零钱式”的定价降低了用户的心理门槛,9块9的妙鸭相机也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爆款AI应用。

有的选择用引流款来吸引用户订阅会员,有的则是“一锤子买卖”。不同的盈利模式之下,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产品昙花一现,不可持续。

各种滤镜、特效总是短暂地走红,快速地沉寂,为什么没有长远的发展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后一个要素——「新奇」。

「生态」才是核心

「新奇」是看似最容易,实则最难实现的要素。

不管是AI写真,还是粘土特效,这些都给用户带来了一种“开盲盒”般的期待,促使他们下载应用、打开网页,去尝试新的滤镜。

但「新奇」考验的正是持续推陈出新的能力。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妙鸭相机创始人张月光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他的答案是产品“生态化”。

生态化就是平台提供简化的设计工具,邀请部分专业用户一起来做模版,平台内测没问题后上线,以此丰富社区生态。

像塑是字节跳动旗下的特效开放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专属工具,以便快速创作特效、道具。抖音曾对特效师推出过多个扶持政策,例如开启抖音道具设计大赛、设置百万奖金、在个人主页上设有特效师专有认证等等。特效师的收入结构也越来越成熟,除了平台特效使用量激励和活动奖金以外,在像塑平台还会帮特效师对接商单,做商业化拓展。

在平台和个人的合作努力下,不少特效师迈上了职业化的道路,持续丰富着抖音的社区生态。像塑平台也在不断地优化工具,从只能做2D滤镜,到现在3D美妆、互动AR,功能模板越来越全面。

这种共创模式越来越成熟,工具性的产品和社区生态一键连接,解除了纯工具属性的困境。

一个新特效诞生后,不仅抖音社区提供流量扶持,特效师也能够进行自主推广运营。特效师@Aky凭借创作的「发带面膜」特效一炮而红,5315万人使用过这个特效,@Aky的抖音账号增粉不断。「发带面膜」特效之后,她制作的「女明星仿妆」系列特效也随着账号的精细化运营获得了1.5亿的播放。目前,@Aky的账号坐拥近200万的粉丝。

这种共创的运营模式在特效师和社区之间产生着持续正反馈,为社区创意内容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可能。用户编辑窗口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可玩性大大提高,这也使抖音、小红书这种社区平台变成了图像编辑领域的一大变数。

美图秀秀、轻颜相机等也不断在生态化的道路上进行尝试,“AI滤镜师”或许会像抖音特效师一样,逐渐职业化,只有稳定的商业循环,才能成为护城河。

纵观三次爆款的诞生,H5在2014年兴起,在2017年达到流量顶峰,H5的商业模式全面铺开;而妙鸭相机“日入过万”的成绩距离ChatGPT的发布不到9个月的时间;Remini和妙鸭相机之间“高光时刻”的交替也不到一年时间。下一个爆火的“粘土特效”可能很快就来,而机会只会属于有能力建构生态的企业。

热门文章